關于中國歷史必背要點(4)-貴州成考復習指南
91、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92、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繁盛的時期,號稱“開元盛世”。當時的都城長安(今陜西西安)有百萬人口,各國的使節、商人、留學生數以萬計。四方珍奇積聚,極盛極富。
93、唐朝廷在廣州設市舶司(其長官稱為市舶使),專管海外貿易。
94、唐代開始,東南沿海許多商人紛紛揚帆出海。他們每年九、十月間,乘著東北季風南下東南亞各國經商,待來年三、四月間再隨著東南季風“回唐山”。這些在東南亞“住蕃”和移民的“唐人”,成為最早的華僑。
95、唐后,許多國家都把盛唐的中國人及華僑稱為“唐人”,他們聚居的地方就成了唐人街。
96、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撓舍生取義之士。著名者如玄奘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經,過沙漠、翻雪山,越叢山峻嶺,闖林莽沼澤,九死一生,歷時19年,行程5萬華里。
97、唐朝天寶初年,鑒真和尚乘船五渡東海挫敗,幾度死里逃生,歷經12年磨難,雖雙目失明,信念仍不減當年,六渡滄海終于成功,終老日本,成為一代宗師。
98、唐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西藏,帶去許多工匠、技藝、典籍、物種,對西藏的開發起到積極作用。
99、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國號為“周”。武則天富權略,能用人,掌握政權達40余年,死后,唐中宗復位。
100、唐玄宗早期政治清明,任用賢相,稱為開元盛世,但晚年因寵愛楊貴妃,釀成“安史之亂”,長安淪陷,從此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
101、唐朝工匠用各種礦物燒制出青、綠、黃三種艷麗的彩色陶器,所以叫唐三彩。唐三彩作品多為人物或動物俑,個個造型生動,栩栩如生,為藝術珍品。
102、唐代的繪畫風格十分注重線條的變化,不論是凡人常物,還是云中的飛天神仙、反彈琵琶的歌女舞妓,都給人以“天風飛揚,滿壁風動”、“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美感。
103、唐代天文學家中最有成就的是僧一行(原名張遂),他通過觀測,證實了太陽的運行速度是不均勻的,時快時慢。僧一行還大規模實測了子午線的長度,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104、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六大古都”,它們分別是陜西西安、河南洛陽、江蘇南京、北京(以上四地曾是幾個朝代的都城)、河南開封和浙江杭州(分別是北宋和南宋的都城)。
105、唐朝時期,中國是東方最先進的國家,日本先后派了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人數多時達五六百人。這些日本譴唐使回國以后,積極傳播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文化,促進了中日的友好關系和文化交流。
106、公元907年,唐朝節度使朱溫廢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歷史上稱為后梁。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相 繼統治黃河流域,合稱五代(公元907——960年)。同一時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現了10個割據政權,總稱十國。到公元960年,宋朝建 立,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結束。
107、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開封東北)發動兵變,手下將士們把黃袍加到他身上,擁立他為皇帝,取國號為“宋”,定都在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108、宋太祖為了鞏固統治,采納宰相趙普的建議,加強中央集權。他設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109、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被宋神宗任命為宰相后實行變法,整理財政和軍政,稱為“王安石變法”。后來由于司馬光等人的強烈反對,變法維持不到十年就結束了。
110、北宋時期官員包拯,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人們把他當作清官的典型,尊稱他為“包公”、“包青天”或“包龍圖”。中國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包公的動人故事,表達了人們對他的敬仰之情。
111、1905年,孫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稱為三民主義。
112、興中會是1894年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組織愛國華僑建立的革命團體,第二年在香港設立總會,提出了撤銷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綱領。
113、1905年8月,興中會和華興會、光復會聯合,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一致推舉孫中山為總理。
114、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起義,喻培倫、林時爽、方聲洞、林覺民等100余人在戰斗中英勇犧牲。后經廣州人民收斂死難者尸體,收得72具,葬于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115、1911年5月廣東、湖南、湖北、四川人民,為反對清廷將已由民辦的川漢、京漢鐵路的建筑權出賣給英、法、德、美四國銀行集團,掀起保 路運動,以四川最激烈。各地除派代表到北京請愿外,還組織集會游行,舉行罷市、罷工、罷課,遭鎮壓后一舉發動了武裝起義,直接促成了是年10月10日武昌 起義的爆發。
116、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亥年)發生的由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粉碎了以清王朝為代表的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117、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又領導了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118、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毛澤東、董必武等13名代表出席了代表大會。后來中共中央把7月1日定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日。
119、1924年,孫中山領導改組,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建立起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統一戰線。
120、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得到了華僑的大力支持,“華僑是革命之母”,形象說明華僑對辛亥革命的巨大貢獻。
原文地址:http://www.959328.com/gqb/313.html
版權申明: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網站提供的成考信息僅供參考,報名時間、入口、費用、條件等有關信息請以貴州省招生考試網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
文章評論(已有0條評論)